學會做“教練型”的父母
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,父母可以扮演四種不同的角色:**型、顧問型、說教型和教練型。**型父母認為自己是家庭的**,要求孩子必須服從,這種教育方式可能導致孩子缺乏自我意識,成年后難以**思考,難以成功;顧問型父母則提供大量建議,指導孩子什么該做、什么不該做,這可能導致孩子同樣缺乏自我意識,而且由于父母的經(jīng)驗,孩子可能失去犯錯和學習的機會,從而影響成長;說教型父母喜歡向孩子灌輸事實和道理,孩子長大后可能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,但可能缺乏自我探索的動力。
***,我們將重點探討教練型父母的角色。"教練"一詞源于體育領域,其職責是激發(fā)運動員的潛能。教練型父母將孩子視為需要培養(yǎng)的運動員,鼓勵他們參與并體驗各種活動,通過鼓勵和訓練來喚醒孩子的潛能,使他們的表現(xiàn)更加出色。這種教育方式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,成年后容易成為***,因為他們從小就被鼓勵成長,擁有強大的自信心。
那么,如何成為教練型父母呢?在***過程中,***師經(jīng)常會讓被***者去聽、去看、去感受,但具體聽什么、看什么、感受什么則不明確,這是一種***技巧,稱為"動詞不明確"。所謂"動詞不明確",是指動詞后面沒有具體說明,留出空間讓信息接收者自行想象。例如,你可以告訴孩子,只要他們努力,就會變得更好,但努力的方向和方式則留給孩子自己去探索。在這樣的留白空間里,孩子擁有了自己的話語權,從而能夠掌握自己的未來。
此外,在給孩子下達指令時,盡量使用附加問句,使指令聽起來更加溫和。比如,你可以和顏悅色地對孩子說:"寶貝,我們先完成作業(yè)再去玩耍,怎么樣?"你覺得這種方式與強制命令孩子做作業(yè)相比,哪種效果更好呢?在指令后附加一個疑問句,讓孩子感覺自己有選擇權,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行動。
***,我想強調(diào),如果你希望成為**型父母,那么孩子可能會被培養(yǎng)成順從者;而如果你降低自己的位置,成為孩子背后的支撐,你的孩子將會變得了不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