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淘金地

代工過程中,如何檢測整流二極管的浪涌電流承受能力?

來源: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3-28

在整流二極管的代工過程中,檢測浪涌電流承受能力(如IFSM,非重復性正向浪涌電流)是確保器件可靠性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以下是具體的檢測方法、標準及工藝控制要點:



1. 浪涌電流測試原理

浪涌電流是指二極管在短時間內(通常毫秒級)承受的遠高于額定正向電流的瞬態(tài)過載電流,模擬實際應用中如電源啟動、雷擊等場景。測試需驗證:

- 器件是否損壞(如結熔斷、金屬層燒毀)。

- 參數(shù)是否漂移(如正向壓降VF增大、反向漏電流IR升高)。



2. 測試方法與標準

(1) 標準測試電路

- 典型電路:  

 - 電容放電法:通過大容量電容(如數(shù)萬μF)充電后對二極管放電,生成短時大電流脈沖。  

 - 脈沖發(fā)生器:使用可編程電流源生成標準波形(如8.3ms半正弦波,對應50Hz半周期)。  

- 關鍵參數(shù):  

 - 浪涌電流幅值(IFSM):通常為額定電流的5~20倍(如1A二極管測試50A浪涌)。  

 - 脈沖寬度:10ms(工頻半周期)或自定義(如1ms模擬閃電脈沖)。  


(2) 測試步驟

1. 初始參數(shù)記錄:測量二極管測試前的VF、IR等參數(shù)。  

2. 施加浪涌:  

  - 單次或多次脈沖(如IEC 60747標準要求非重復性測試)。  

  - 控制脈沖上升時間(如di/dt ≤ 100A/μs)。  

3. 冷卻恢復:浪涌后靜置(如5分鐘)至室溫。  

4. 復測參數(shù):檢查VF、IR是否超標,外觀是否損壞(如封裝開裂)。  


(3) 判定標準

- 通過條件:  

 - 電參數(shù)變化 ≤ 10%(如VF浮動)。  

 - 無物理損傷(SEM/顯微鏡檢查結區(qū)或金屬層)。  

- 參考標準:  

 - IEC 60747-1:半導體器件通用測試方法。  

 - MIL-STD-750:器件可靠性測試。  



3. 代工過程中的工藝控制點

為確保二極管浪涌能力達標,需在制造中優(yōu)化以下環(huán)節(jié):  

(1) 芯片設計

- 結面積擴大:增加有效導通面積分散電流密度。  

- 金屬層厚度:加厚電極金屬(如Al/Cu)減少電遷移風險。  


(2) 材料選擇

- 外延層電阻率:優(yōu)化摻雜濃度平衡VF與浪涌能力。  

- 肖特基金屬:選擇高熔點金屬(如鉑)提升抗熱沖擊性。  


(3) 工藝改進

- 歐姆接觸優(yōu)化:降低接觸電阻(如Ti/Ni/Ag疊層)減少局部發(fā)熱。  

- 鈍化層強化:SiN?鈍化層減少高溫下表面擊穿風險。  


4. 失效分析與改進

若浪涌測試失敗,需通過以下手段分析原因:  

- 熱成像儀:定位浪涌時的熱點(如結邊緣或鍵合點)。  

- SEM/EDX:觀察金屬熔融或硅層燒毀的微觀形貌。  

- 仿真輔助:TCAD模擬浪涌下的電流密度分布,優(yōu)化設計。  


典型改進措施:  

- 增加保護環(huán)(Guard Ring)緩解邊緣電流聚集。  

- 采用擴散工藝替代離子注入,改善結區(qū)耐熱性。  



5. 量產中的測試策略

- 抽樣測試:每批次抽取一定數(shù)量(如1%)進行破壞性浪涌測試。  

- 在線監(jiān)控:通過正向壓降(VF)的統(tǒng)計分布間接評估浪涌能力一致性。  

- 加速老化:高溫高濕(85°C/85%RH)后復測,驗證長期可靠性。  


總結

浪涌電流檢測需結合標準測試電路、工藝優(yōu)化和失效分析,代工廠應:  

1. 嚴格遵循測試標準(如IEC或JEDEC)。  

2. 在設計階段通過仿真和原型測試驗證浪涌能力。  

3. 在量產中監(jiān)控關鍵工藝參數(shù)(如金屬厚度、結深)。  


通過系統(tǒng)性控制,可確保整流二極管在極端條件下穩(wěn)定工作,滿足工業(yè)/汽車等高可靠性應用需求。


公司信息

聯(lián) 系 人:

手機號:

電話:

郵箱:

網址:

地址:

本日新聞 本周新聞 本月新聞
返回頂部